因为专注,所以专业
景区介绍

国家自然博物馆上新智能导览

时间:2025-07-09 22:08:11

国家自然博物馆近期推出的“智能导览”服务,是其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之一,旨在通过科技手段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,让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播更生动、更个性化。以下从核心功能、技术亮点、使用方式及意义等方面展开介绍:


一、核心功能:覆盖“导览全场景”的智能化服务

国家自然博物馆的智能导览并非简单的“电子讲解器”,而是结合了AI、AR、大数据等技术的综合服务平台,主要功能包括:


1. 个性化路线规划

根据观众需求(如亲子家庭、学生研学、深度爱好者等)推荐定制化路线。例如,带小朋友的家庭可选择“趣味科普路线”,重点覆盖恐龙化石、动物标本等互动性强的展区;学生群体则能匹配“学科关联路线”,结合生物、地理教材内容设计讲解。


2. 多模态内容讲解

语音导览:支持AI语音讲解(普通话/方言/外语可选),内容由博物馆专家审核,兼顾专业性与通俗性;

AR增强现实:通过手机摄像头扫描展品(如恐龙骨架、矿物晶体),叠加3D模型、动态演化视频或科学实验动画,直观呈现“恐龙如何行走”“矿石形成过程”等抽象知识;

互动问答:导览过程中会触发趣味问答(如“霸王龙的咬合力有多大?”),答对可解锁隐藏知识卡或虚拟徽章,增强参与感。

3. 实时定位与导航

基于室内高精度定位技术(如蓝牙信标+Wi-Fi),观众打开导览APP即可查看当前位置,系统自动推荐“最近的热门展品”或“未参观的重点展区”,避免迷路或遗漏关键内容。


4. 数字资源延伸

导览平台整合了博物馆的数字藏品库(如高清化石图片、历史老照片)、线上讲座回放、科普短视频等资源,观众离馆后仍可通过扫码回顾展品详情,延续学习兴趣。


二、技术亮点:AI与AR的深度融合

此次智能导览的升级,核心依托于AI大模型与AR空间计算技术的应用:


AI智能交互:通过自然语言处理(NLP)理解观众口语化提问(如“这个恐龙生活在什么时代?”),快速调取数据库生成答案;同时,基于观众的历史浏览数据优化推荐内容(如多次停留恐龙展区,则后续推送更多古生物知识)。

AR场景复原:针对部分已灭绝生物(如猛犸象)或不可移动的大型化石(如巨型恐龙骨架),通过AR技术还原其生存环境(如冰原、森林)或完整形态,让静态展品“活起来”。例如,扫描剑龙化石时,AR会显示其背部的骨板如何调节体温,前肢如何抓取植物。

三、使用方式:便捷易操作,适配多设备

入口渠道:观众可通过国家自然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、官方网站或现场扫码下载“国家自然博物馆智能导览”小程序/APP(支持iOS/Android);

注册与登录:无需复杂注册,微信授权或手机号快速登录即可使用;

费用:基础导览服务免费(含基础讲解、路线规划),部分AR特效或深度知识包可能需付费(定价亲民,具体以官方公告为准);

无障碍设计:支持语音控制、字体放大等功能,兼顾老年观众或视障人群需求。

四、意义:推动博物馆从“展品陈列”到“知识服务”转型

此次智能导览的上线,不仅是技术的升级,更是博物馆服务理念的创新:


降低知识门槛:通过通俗化、互动化的表达,让自然科学知识从“专家领域”走向大众;

提升参观效率:个性化路线避免了传统导览“一刀切”的问题,观众可根据兴趣自主掌控节奏;

延长文化价值:数字资源的线上化延伸,让博物馆的科普功能突破物理空间限制,成为“永不闭馆的自然课堂”。

总结:国家自然博物馆的智能导览通过“科技+文化”的深度融合,为观众提供了更智能、更有趣、更有温度的参观体验,也为行业探索“智慧博物馆”建设提供了参考样本。建议关注博物馆官方平台获取最新导览上线信息及使用指南。



标签:

暂无

易览云-为您的游客提供更加便捷、智能化的参观体验 立即免费获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