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为专注,所以专业
景区介绍

海口东坡老码头盛大启幕:当东坡雅韵遇见椰风海韵,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奇旅启程

时间:2025-08-02 13:19:07

图片 5 (2).jpg

2025年8月,正值盛夏的海口东坡老码头热闹非凡,随着一声悠扬的琼剧唱腔划破长空,“沉浸式体验东坡文化与海南风物”主题活动正式拉开帷幕。这场以“文化为魂、体验为核”的文旅盛宴,将北宋大文豪苏轼与海南的千年情缘,与本土独特的风物民俗深度融合,为市民游客开启了一场“可看、可感、可参与”的跨时空对话。


从“贬谪地”到“精神家园”:东坡文化在海南的千年回响

北宋绍圣四年(1097年),62岁的苏轼因“乌台诗案”余波再贬儋州(今海南儋州)。谁曾想,这片当时被视为“瘴疠之地”的蛮荒海岛,却成为他人生的“转折之境”——他在此办学堂、授学徒,促成海南历史上首位举人;他“日啖荔枝三百颗”,写下“九死南荒吾不恨,兹游奇绝冠平生”的豁达诗句;他与黎民共耕织、话桑麻,将中原文化与海南风物交织出璀璨的文明火花。


如今,位于海口海甸岛的东坡老码头,正是以这段历史为脉络,通过场景复原、数字科技与传统技艺的碰撞,将东坡在海南的生活片段“活态”呈现。活动现场,一座按照宋代形制复原的“载酒堂”(苏轼在儋州讲学的场所)格外醒目,青瓦飞檐下,身着宋服的“书童”手持书卷吟诵《赤壁赋》,游客可穿汉服入座,体验古人“曲水流觞”的雅趣;不远处的“东坡井”遗址旁,通过AR技术叠加的水纹光影,还原了苏轼当年“凿井惠民”的场景——这口“东坡井”至今仍滋养着当地百姓,成为文化润泽一方的象征。


椰风海韵里的“海南记忆”:非遗、美食与生活的沉浸式对话

如果说东坡文化是活动的“精神主线”,那么海南本土风物则是最鲜活的“注脚”。活动特别设置“海南风物市集”,汇聚黎锦织造、椰雕雕刻、琼剧脸谱绘制等12项非遗技艺体验区,游客可亲手用椰壳雕刻小挂件,或在黎锦传承人的指导下尝试“通经断纬”的织锦技法;美食区则飘来清补凉的椰香、文昌鸡的鲜嫩与和乐蟹的膏满,更有“东坡笠”“椰丝粑”等融合东坡元素的创意小吃,让味蕾也开启一场文化之旅。


最受关注的当属“东坡与海南”主题情景剧《椰雨清风》。该剧以苏轼在儋州的生活为蓝本,通过全息投影技术与实景演员的配合,演绎了他教黎族孩童读书、与村民共庆丰收、冒雨寻医救民等故事。舞台上,黎族“打柴舞”的欢快节奏与宋代“杖头傀儡戏”的古朴韵律交织,观众席间还不时飘来黎族“鼻箫”的悠扬旋律,传统与现代、中原与海岛的文化脉络在此刻完美交融。


文旅融合新样本:让文化“可触摸”,让历史“活起来”

“我们不只是办一场活动,更想打造一个‘永不落幕的文化客厅’。”活动主办方海口市旅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东坡老码头将持续推出常态化体验项目,如每月一次的“东坡诗会”、非遗手作工坊、海南民俗研学营等,未来还将联合高校推出“东坡文化研究中心”,深挖历史资源,赋能文旅发展。


值得关注的是,活动同步上线“数字东坡”小程序,游客可通过VR技术“云游”苏轼在海南的足迹,观看《寒食帖》等珍贵墨迹的高清解读,甚至“穿越”到宋代儋州街头,与虚拟的“苏学士”对诗互动。这种“线上+线下”的联动模式,让文化传播突破了时空限制,也为海南文旅融合探索了新路径。


从“大江东去”的豪迈到“此心安处是吾乡”的温情,从“日啖荔枝”的烟火气到“弦歌不辍”的文脉传承,这场在东坡老码头启幕的文化盛宴,不仅是对苏轼与海南情缘的深情回望,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碰撞出的创新火花。正如活动现场一位老学者所言:“当东坡的诗心遇见海南的风物,文化的种子便在这片土地上生根、发芽,终将绽放出更绚烂的花朵。”



标签:

暂无

易览云-为您的游客提供更加便捷、智能化的参观体验 立即免费获取